银行股涨得正猛,大股东却在偷偷套现离场!最近长沙银行股价创下10.25元的历史新高,就在股民欢呼时,第四大股东突然宣布要卖掉3700万股,一把套现3.78亿。
浙商银行大股东上个月刚清仓式减持2.42亿股,套走7.36亿,持股比例从5.88%骤降到4.99%。
这些股东的操作如出一辙:专挑股价高位下手,减持理由都是"自身资金需求"。
他们抛售的几乎全是IPO前的"白菜价"原始股,当初几毛钱的成本,现在翻了几十倍!
长沙银行的减持计划在6月22日下午5点突然发布公告。
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计划非常明确:从7月11日开始,未来三个月内抛售不超过3700万股。
按当天10.21元的收盘价计算,这笔股份价值高达3.78亿元。
股东给出的减持理由仅有六个字:"自身资金需求"。
就在公告发布前一天,长沙银行股价刚刚突破10.25元创下历史新高。
该公司持股比例将从4.86%降至3.94%,公告中特意强调"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"。
这并不是孤例。
就在一个月前的5月20日,浙商银行公告显示大股东横店集团已完成减持。
该股东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卖出2.42亿股,相当于总股本的0.88%。
其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3.00元至3.16元。
本次减持让横店集团一次性套现7.36亿元。
完成抛售后,其持股比例从5.88%精准降为4.99%。
这意味着该股东从此不再是持股5%以上的重要股东。
公开资料显示横店集团持股成本极低。
这些股份主要来自2019年浙商银行A股IPO前持有的原始股。
发行价仅为每股4.94元,经过历年分红后实际成本不足3元。
长沙银行股东的操作路径更耐人寻味。
湖南三力持有的全部是2018年上市前获得的原始股。
当年发行价7.99元,按累计分红折算实际成本仅约5元。
以当前股价计算,湖南三力本次减持的账面收益率超过100%。
若按历史持仓峰值估算,该股东总浮盈已超6亿元。
这次减持量仅占其总持股的20%左右。
二级市场对此反应迅速。
长沙银行公告后次日开盘即下跌1.8%,盘中最大跌幅达3.2%。
投资者交流群内出现"大股东跑路""涨停次日就割韭菜"等激烈讨论。
交易数据显示当日上午出现11笔超百万股的抛单。
其中最大的单笔卖单达72万股,成交价10.05元。
截至午盘,该股成交量已达前一交易日两倍。
浙商银行的案例更有警示意义。
横店集团减持消息公布后两周内股价持续阴跌。
累计跌幅达8.3%,直接吞没前期涨幅。
从成交明细可见机构抛压明显。
5月21日至28日期间,单日大宗交易频现,最高单日成交4.8亿元。
其中银河证券金华营业部的席位卖出占比达63%。
商业银行研究部主管指出关键细节。
持股比例精准降至5%以下后,股东后续减持将不再需要公告。
这意味着实际抛售规模可能远超披露数据。
从监管数据获取的线索印证了这点。
浙商银行5月股东名册显示,除横店集团外另有3个账户同步减持。
这些账户合计抛售量约占流通股0.37%。
银行股频现减持的根本逻辑在成本差。
统计显示上市银行原始股东平均持仓成本仅为现价30%。
北京银行早期股东持股成本甚至不足1元。
某券商分析师给出具体测算模型。
以长沙银行为例,按发行价7.99元及历年分红计算。
当前股东每股净成本仅4.8元,减持收益率达113%。
资金链因素同样关键。
调查发现湖南三力的母公司涉及新能源业务。
该行业今年普遍存在现金流压力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操作时点的趋同性。
今年已有13家银行股创出历史新高。
同期重要股东减持公告数量同比上升40%。
某大型公募基金经理透露行业潜规则。
"当银行市净率突破0.8倍时原始股东就有套现冲动。
长沙银行最新市净率0.92倍,浙商银行为0.72倍。"
市场已经出现连锁反应征兆。
在长沙银行公告后24小时内。
某上市城商行接到多个持股超4%的股东咨询减持流程。
监管部门也注意到异常动态。
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核查突击减持交易记录。
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违规代持及内幕交易行为。
银行股股东动向监控清单开始被机构重视。
某外资投行最新内部提示重点监控持股在5.1%-5.5%的银行股东。
名单涉及7家上市银行的21个持股主体。
专业投资者的应对策略更趋实际。
某私募基金在长沙银行公告当日即调仓。
其交易指令明确要求"减持10%银行仓位,增配公用事业股"。
证券营业部传来的交易数据更直观。
6月23日个人投资者银行股净卖出量环比暴增300%。
撤单队列中银行股占比达38%,创三个月新高。
市场验证的止损策略同样被采用。
某量化基金在交易系统设置自动触发机制。
当个股出现超1%股东减持且技术面破位时自动平仓。
财富牛-证券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十倍网站-配资炒股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